申都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綜合設計中心總監
文/張莉
校園建筑設計一直以來都在標準化要求與創新設計需求之間尋找平衡。步入新時代,隨著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的不斷提升,校園建筑設計已不再僅局限于傳統的功能性與安全性考量,而是亟須融入創意元素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校園建筑設計領域的資深專家王胤表示,當下,設計者需要在確保符合標準規范的基礎上,探索如何將更多富有想象力的設計理念融入校園建筑之中。只有充分平衡“標準”與“創意”的關系,才能打造出既符合時代要求,又滿足校園多元化需求的全新建筑設計風格。
王胤現任申都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的綜合設計中心總監一職。申都集團作為業界知名的綜合性建筑設計企業,在教育建筑、醫院建筑、金融產業園、市政景觀等多個領域均有著卓越表現。特別是在教育建筑領域,“申都設計”品牌聲名遠揚,享譽全國,其代表作包括深圳東部灣區實驗學校、深圳龍華第三實驗學校、深圳會展城實驗學校、深圳福田區實驗教育集團僑香學校等一系列校園建筑設計項目。
2023年8月16日,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揭曉了2023年度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項目的評選結果。經過專家委員會的嚴格評審,由申都集團打造的深圳市坪山區東部灣區實驗學校榮獲“2023年度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項目”公共類建筑一等獎。這正是王胤主導的重點校園建筑項目。此外,該項目還斬獲了2021年Golden Crown Award金戴國際設計獎銀獎、2022年美國IDA國際設計獎榮譽獎等多項榮譽。
深圳市坪山區東部灣區實驗學校項目,無疑是王胤及申都設計團隊在校園建筑設計領域的一大力作。學校坐落于坪山區東部灣區域,占地面積約18438.5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66837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最高17層。面對有限的場地條件,設計團隊大膽創意,巧妙運用一系列創新的設計手法,在充分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為學生們營造出理想的成長環境。
在高樓林立的城市空間里,教學樓越建越高,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們對自然空間的渴望。針對這一難題,王胤提出了“更可達、更友好的田園體系”理念,并引入了退臺設計手法。他利用場地的高低落差,打造出充滿流動感的屋面漫游田園。通過整體退臺式設計,形成了視覺沖擊力極強的梯田式屋頂景觀。趣味橫生的坡道、豐富多彩的植被以及獨具特色的“木屋”教學空間等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構筑了一個舒適宜人的“田園綠洲”。校園在垂直維度上進行了集約復合設計,通過“疊”與“園”的巧妙結合,在有限的場地內為師生提供了充足的田園式活動空間,讓孩子們能夠自由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面對校園用地的高度緊張,王胤提出了空間垂直集約化利用的解決方案。他依據場地的高差特性,分設了小學和中學兩個獨立的入口,從而形成了雙層架空長廊。這兩條長廊分別面向東側和北側的城市公園,實現了校園空間與城市綠化的無縫融合。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城市的綠意盎然滲透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使得建筑與周邊景觀相得益彰,共同構筑了和諧統一的城市風貌。這種立體集約、分區明確的設計思路,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出了最大效用,既滿足了校園的各項功能需求,又營造出一個通透且開放的校園環境。
在深圳市東部灣區實驗學校項目中,王胤匠心獨運,打造出了一個既現代又不失田園浪漫的校園,即便在高密度環境下,也能讓學生盡情擁抱自然,實現心靈的最大回歸。在這座被城市高樓環繞的空間里,王胤為孩子們開辟了一片天然、純凈的成長樂園。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項目,同樣是王胤的又一杰作。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包含地上與地下兩部分。在容積率居高不下與需求日益增長的雙重壓力下,土地資源顯得尤為珍稀,這無疑為設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面對這一難題,王胤果斷擯棄了傳統的行列式布局,轉而在教學樓設計中融入了集約化的建筑理念,打造出了多元化的校園公共空間。通過功能劃分和動靜區域的合理分離,王胤在有限的場地里實現了教學、生活等功能的有效集成。走進教學樓,你會發現每一處公共交流空間都獨具特色,無論是寬敞的走廊,還是開闊的中庭,都滿足了師生日常活動的需求,也成了激發思維碰撞、促進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
在校園設計中,王胤融合了生態與景觀的概念,開創了立體景觀設計的新篇章。他圍繞“立體景觀,綠色庭院”的構思,利用架空層與連廊將建筑圍合成的庭院空間有機串聯,構筑起環繞校園的綠色通道。運動場、多層建筑的架空層以及屋頂花園錯落有致,共同編織出一幅層次分明的立體畫卷,而內庭院的開放設計則讓校園景觀與城市風貌自然滲透。
王胤的設計不僅讓學校與周邊社區和諧共生,更體現了未來教育對校園空間與功能革新的前瞻思考。在這里,每一處空間都成為啟迪思維、促進成長的舞臺,真正實現了環境與教育的無縫融合,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既開放又富有內涵的學習生活環境。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