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蓬麗 山東坤寶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在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固定資產占據資產總額的較大比例,需要通過計提折舊方式逐步分攤至產品或服務中,以優化資產結構,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內容,該過程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存在多種潛在風險。財務人員應基于企業實際運營狀況,全面剖析轉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類型,并遵循精細化管理原則,完善轉固流程,持續優化相關工作。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在建工程轉固的積極作用,有效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提升。
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的條件
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深入理解現行的會計準則及稅收法規要求。接著,需準確評估在建工程的實際狀況,結合企業生產運營的具體需求,進行全面細致的考量。當在建工程滿足資本化條件,或建設活動已實質性完成,即可著手開展轉固工作。若在建工程項目的相關資產在設計、合同及建設方面均符合資本化要求,即便存在細微不一致,但不影響使用或銷售,也可依據相關規定啟動轉固程序。此外,若項目整體已接近完工,無需再投入大額資金,同樣可進行轉固操作。
簡而言之,在實施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在建工程的實質性完成情況,一旦主體工程能夠滿足實際使用需求,或無法精確計量的成本已暫估入賬,就應有序推進轉固核準工作,從而及時開始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有效降低企業稅負。
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所面臨的風險
核準風險。會計法規及準則對在建工程轉固核準有明確規定,特別是在資本化條件上,設定了以不影響正常運營為基準的詳細條款。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具體情況千差萬別,這些會計準則和稅法規定往往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如果財務人員對業務要求理解不透徹,或對轉固標準判斷失誤,在提交結轉申請時就可能產生信息失真,進而增加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帶來不必要的核準風險。
責權風險。在建工程轉固應由專門部門依法依規進行,但鑒于工程建設的階段性特點,多數企業并未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結轉部門,而是由財務等相關部門臨時組建工作小組來負責。這種做法往往導致轉固管理工作中出現職責不明、專業化程度不夠的問題。另外,有些企業選擇與第三方財務或審計機構合作,雖然專業性較強,卻又可能面臨工作效率低、缺乏主動性的問題,從而影響在建工程資產的安全。
暫估成本風險。隨著工程建設管理要求的提高,項目施工過程中常會出現合同價款以外的變更,以確保工程功能更好地滿足生產經營需要。變更時,各方需協作完成現場變更簽證手續,為后續工程結算提供精確依據。然而,在實際管理中,部分建設單位對簽證的核定和備案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在建工程轉固時的暫估成本環節資產價值核定不準。若相關資料缺失,后續審核結果將可能出現較大偏差,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納稅風險。
固定資產價值變動風險。在建工程轉固時,需要在驗收完成后按規定及時提交審計資料,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但在實際操作中,因重視不夠,審核資料常不齊全,導致審計風險增加。對于建設周期較長的項目,轉固時可能因建設環境、土地價值等發生變化,導致資產價值也隨之變動。若轉固時未及時審計,或項目設計、預算、施工等部門未協同溝通審計事宜,實施中易出現審計效率降低、結果偏差等問題。此外,部分在建工程轉固時,人為調節財務信息或數據也會導致固定資產價值變動,這些問題都會引發固定資產價值變動的風險。
資產交付風險。在建工程交付清單應包含材料、設備等各類數據,為有序推動轉固工作,需按規范整合這些數據。然而,在實際管理中,這些數據清單往往僅由項目管理部門負責,清單內容僅限于交付明細,難以實現對交付資產的精準核定。加之某些固定資產判定標準不明確,導致種類無法細分,賬面信息與現場信息不一致,從而帶來資產交付風險。
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優化方案
明確轉結核準標準。以精細化理念指導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企業管理層需首先加強對轉固工作的重視,深入研究轉固標準,并明確申請提交的關鍵時間點,以確保固定資產結轉的準確性。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從而保障利潤總額及累計信息的真實有效,為固定資產管理及稅負優化打下良好基礎。在具體操作中,應強化對設計要求和使用狀態的全面檢查,并要求施工企業進行二次初驗。當初驗合格后,方可作為在建工程轉固的時間節點,隨后進入試運行階段,并提交結轉申請材料。此外,還需根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將相關標準細化分解,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轉固標準,為具體實施工作提供框架指導。
完善責權管理體系。在建工程項目流程復雜,轉固工作的順利實施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為此,應構建精細化管理措施,并確保其得到有效執行。具體實施時,企業財務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明確各部門的配合職責,確保工作有序進行,避免因責權不清而產生風險。針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點,財務部門應主動溝通協調,利用財務信息化平臺促進數據交互,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暫估成本準確率。針對工程項目建設中現場簽證對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影響,以及可能引發的財務舞弊和轉固風險,應以精細化理念為指導,建立完善的簽證管理制度。在具體實施中,應嚴格要求現場施工管理執行簽證的申請、審批、備案、資料整理和分析等環節,防止因管理不善或流程缺失導致簽證資料不全面、不準確,從而造成暫估成本較大偏差。通過高效、精細的簽證管理,為后續固定資產暫估成本的精確性打下堅實基礎。
縮減不必要的審計周期。在建工程轉固過程中,精細化審計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升在建工程金額審核的準確性,并防止舞弊行為。針對當前審核流程滯后、時效性不足的問題,首先應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提高審計效率,縮短審計周期,推動審計工作向精細化轉型。同時,根據在建工程轉固流程進展,構建持續性審計體系,將重大單項支出與付款納入一并審計,以實現從傳統事后監督向事中控制的轉變。此舉能確保轉固工作精細化目標的實現,并推動轉固工作方式持續優化。
優化資產交付流程。資產交付作為在建工程轉固的最終環節,對精細化管理效果有直接影響。實際操作中,常出現交付手續混亂、資料不全等問題,不利于轉固工作的完成。因此,財務部門在實物交接時,應要求建設部門、資產使用部門、審計部門等各方均在場,依據交接清單精確盤點所有實物。編制固定資產清單時,要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合理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核算與盤點,確保流程完成、內容無遺漏,從而保障固定資產順利交接,推動轉固工作精細化開展。
在建工程轉固過程中,若工作不細致,可能會引發稅務、內控及資產管理等多方面的風險。這些方面的出現,往往源于理念認知不足和技術應用不當。因此,在具體實施中,應以精細化理念為指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各項具體要求,并優化技術應用方式,以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這為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的高效、精準、有序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