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亞創始人
阿那亞的核心競爭力:審美能力、內容能力和服務能力三者兼而有之,我稱之為運營能力。做企業,運營能力不可或缺。
之前去日本時,一位日本開發商找到我,說他們在輕井澤有個文旅項目,集酒店、溫泉、購物中心、公寓、別墅于一體,想邀請我去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我問他是否有房源可售,他回答說有。于是,我決定去實地考察。到達時,房子都已建好。我好奇地問還有多少房子未出售,他說全賣完了。我有點疑惑,若都已售出,我接手后賣什么?開發商解釋道,他可以無償收回這些房子,因為業主愿意支付費用讓他這么做。
當時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期,那時東京人幾乎人手一套輕井澤的度假房。但由于缺乏運營,輕井澤逐漸荒廢了。一方面,房子空置率高,流動性差,房價自然難以上漲,甚至難以脫手。而且,這些房子每年還要繳納房產稅、物業費。另一方面,隨著房主年邁,他們想著將房子留給子女,但子女并不愿接手。
我對此深有感觸。房地產項目,尤其是文旅類項目,若未來缺乏運營能力,所建的房子就只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毫無價值。只有運營出色,比如通過出租回報率來體現,才能反推出其背后的資產價值。因此,回來后我更加堅定地認為,阿那亞必須將運營能力打造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運營背后又包括了審美、內容和服務等多重能力。
在房地產行業,軟硬件結合不應僅是趨勢,而應成為企業的基本生存技能。沒有運營能力,未來將難以生存。以阿那亞為例,11年的歷程中,我大約只將10%的精力放在了地產開發上。
事實上,地產已逐漸轉變為代建角色。在阿那亞體系中,地產開發就是按需代建,這項工作甚至總承包單位、施工單位都能直接完成。我認為,隨著供應鏈日益成熟,地產開發公司的傳統模式將逐漸淡化,更有價值的在于如何構建一個好的運營體系。
如果10%的精力用于開發,那么剩下的90%呢?其中30%用在了設計、招商等工作上。阿那亞的每一個商業場景、門店,都需要我統籌考慮,與商業負責人逐一洽談。設計方面更是如此,從整個社區的規劃到甜品店的室內設計,每個環節我都親自參與。另外30%的精力則花在了處理投訴上,包括業主、外部客戶以及互聯網平臺上的各種投訴。至于剩下的30%,則投入在了日常服務中。
我認為房地產的未來必定要向運營方向轉型,將運營打造成核心競爭力,這點極為關鍵。
阿那亞的起步,源于一個意外項目。我們本打算倒手賣地,卻沒賣成,這意外地讓我們提前10年面對了如今開發商的普遍困境:房價滯漲,房子滯銷,銀行融資困難。回望過去,我們慶幸提前10年開始了轉型之路,將房地產真正轉變為服務行業。
我認為,當前的市場環境對開發商而言,實則是一樁好事。它促使大家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做好服務,如何運營,而非像過去那樣,房子隨便一蓋就能賣出去。阿那亞的幸運在于,我們提前10年遭遇了當下的困境,這給了我們10年的時間去轉型,專注于服務和運營,養成了始終以客戶為中心的習慣。只有客戶滿意,我們才能走到今天,也才能走向未來。
阿那亞沒有專門的客戶服務部,因為每個人都是客服,從我到每位高管,包括開發公司總經理、文化公司負責人、物業公司管理人,無一例外。一旦有客戶投訴,無論手頭事務多么重要,都要立即放下,優先處理。即便如此,我們每天仍會收到大量投訴。
曾有一段時間,我對此感到困惑,和朋友聊起時,我問他為何在小紅書上搜阿那亞時,推送的大多是投訴。朋友解釋說,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優先關注這類內容,另一方面是投訴類筆記因為評論多,更容易被算法推送。
這個解釋讓我稍感寬慰,但每晚刷到時,看到那些負面評價,我還是會睡不著,不斷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轉給高管和同事們,讓他們也關注并思考解決方案。這已成了我的日常。我們特地組建了一個團隊,負責在抖音、微博,包括攜程、美團等平臺上收集各種投訴。他們整理后反饋給我,讓我能清晰地了解阿那亞園區內的真實情況,分辨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
這樣做對我和阿那亞都大有裨益。可以說,過去這些年,阿那亞的重要成長方式之一就是直面投訴,從中學習和改進。
我一直認為,服務在于影響。老板或團隊領頭人的關注點、服務意識和精神,都會慢慢影響團隊。服務這件事,其實超乎想象,只要全心全意對客戶好,就很難界定具體該怎么做。時間久了,團隊就會了解我的風格,知道如何處理客戶投訴,他們會自己掌握一個度,在這個范圍內,他們自主解決問題。只有特別復雜或前所未有的問題,他們才會和我商量解決。
在經濟大環境下,大家的心態確實發生了變化。2024年初,我在中國香港。一天,我在灣仔吃完飯,獨自漫步回中環的酒店。天氣微涼,細雨綿綿,加上那段時間常聽到企業崩盤的消息,心情有些悲觀。我想,照這樣下去,誰也難逃一劫,做得好也不能樂觀。
走到太古廣場,那里奢侈品林立,可我卻覺得它們冰冷而遙遠。我突然產生了一種感覺:當我意氣風發時,這些品牌好像都在擁抱我,但當我有一天真的破產了,或者消費不起了,這些品牌又跟我沒有任何關系。
繼續走,我來到了香港最大的無印良品店。日本人開的店,燈光總是那么溫暖。進店那一刻,看到那些服裝,我竟有種被治愈的感覺。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沒錢了,無印良品也不會拋棄我,它能讓我繼續過上平價、有審美、有品質的生活。
這給了我很大啟發。日本經濟下滑時,為何會誕生無印良品、優衣庫以及蔦屋書店這樣的品牌?經濟不景氣,收入減少,人的心態大變,從品牌角度看,該何去何從?
這讓我清晰了阿那亞未來10年的品牌方向——做“溫暖人心的品牌”。
溫暖人心的品牌具備哪些特質?我總結了四個關鍵詞:精致、簡樸、低價、感性。精致,不言而喻,即便收入、生活水平下降,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都不會降低;簡樸,即質樸,回歸本真;低價,并非單純便宜,而是高性價比,物有所值;感性,則是溫暖人心之感,給人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是阿那亞未來10年要打造的核心體驗。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