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網創始人
在每一個時代,創業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總有人認為我們互聯網這撥人是趕上了風口,豬都飛起來。但趕上風口的人很多,為什么他們沒有成功?所以,創業的成功首先還是源于努力。
其次,我在三個電商時代都取得了相對好的成績,其核心在于互聯網行業的競爭規則與商業模式選擇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盡管時代更迭,但堅守垂直品類的競爭邏輯依然奏效。
再者,盡管我們這一代面臨的機會多了三四倍,但現今依然存在著成功的可能。日本在過去20年的低谷中,仍孕育出如優衣庫這樣的巨頭公司;在美國,每隔10年便會涌現出一批新的創富者、成功的企業家;或許再過5年,就會有一個顛覆性的應用取代抖音。
因此,機會始終存在。在尋找核心競爭力和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創新與堅持是永恒的主旋律。如果非要總結我們最痛的決策,就是錯過了百貨戰略。當當在服裝品類本有潛力做得更出色。然而,我一離開,當當的服裝業便黯然失色。此外,我本應堅定地走垂直品類之路,正如我現在做直播帶貨,只專注酒和茶葉。因為賽道越垂直,我對供應鏈的管理便越能深入。
當然,我也確實忽視了戰略縱橫。當年劉強東約了我好多次,直到上市第四年,我們才坐下來一起吃飯。如果早些時候就能聊開,他專注數碼,我深耕母嬰、圖書,馬云則主攻服裝,那后來的聚美優品、一號店等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大的發展空間了。
所以行業領軍者可以廣泛布局,而作為后來者,在細分品類上深耕細作才是明智之舉。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