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懷玉 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
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已逐漸無法適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給內部審計人員帶來了顯著的壓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用共享化組織模式的重要性。在財務共享模式的框架下,優化內部審計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能促進企業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我們就財務共享模式下如何優化企業內部審計進行探討,旨在使企業經濟發展效益最大化。
什么是企業財務共享
財務共享是指將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如報銷、核算、結算等,利用互聯網技術等進行集中處理,以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并降低成本。具體來說,財務共享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標準化流程,即企業應當制定統一的財務管理流程和規范,確保財務業務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集中處理,即企業將各個部門的財務業務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進行處理,以便提高處理效率;信息化管理,即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傳輸、查詢和分析,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服務優化,即通過提供高效的財務服務,滿足企業各部門的財務管理需求。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有哪些類型
集中式財務共享模式。這種模式下,企業會將所有的財務業務集中至同一個地方進行辦理,以便大幅降低財務成本,以及提高財務管理效率。但這種模式也有一些缺點,如一旦財務中心出現問題,可能會影響整個企業的財務運行狀況。
分布式財務共享模式。與集中式財務共享模式剛好相反,分布式財務共享模式主張將財務業務分散到各個分支機構。這種方式可以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靈活性,但可能導致財務管理總體情況更加復雜。
混合式財務共享模式。混合式財務共享模式是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模式結合的產物,既保留了集中式的優點,也吸收了分布式的優點。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靈活選擇適合的財務共享模式。
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內部審計的促進作用
財務共享模式旨在通過集中企業的財務資源,實現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務質量的目的。在企業的實際運營過程中,財務共享與企業內部審計具有互補的作用,二者能共同確保企業的財務狀況健康。
拓寬審計范圍。在財務共享模式的引領下,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的實際情況,借助信息系統與合作銀行、供應商、客戶等進行共享互聯,從而實現對交易、業務信息的高效、集中、自動監控與處理。在此過程中,監控內容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不僅涵蓋財務安全審計,還包括系統平臺、第三方業務應用系統等的全面審計,旨在全面降低企業內控風險。此外,在內部審計方面,可以通過共享、匯總、融合各類報表數據信息,拓展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使其從僅關注內部分支部門的單一視角轉變為綜合評估企業績效的宏觀視角,即站在發展的角度,對企業績效進行更客觀、公正的評價,降低企業的內控風險。
改變審計方式。如今,審計工作更加依賴信息技術的支持,這促使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逐漸向電子審計方式轉變。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分析,企業可以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與此同時,審計的重點已從過去審查財務數據真實性、合規性轉向了評估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審計人員需要具備更強的業務能力,能夠識別企業運營中的潛在風險點,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方案。審計團隊不應局限于審查過去的事項,而是更加注重對未來風險進行預測并預防。因此,審計團隊需要與企業管理層保持密切溝通,參與企業的戰略規劃和決策制定過程,以此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監督。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有待健全。若想提升審計水準,企業就要確立完善的內控審計制度。同時,全面內部審計工作應涵蓋對內部自控機制和項目質量的自檢。在財務共享模式中,企業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監督存在不足,未能根據企業實際業務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且在企業管理中未全面兼顧各方利益關系,導致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工作指向不明確,常常出現拖延狀況。其次,在項目的自我審查、控制、管理方面,部分企業現有項目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設計不完善,導致審計制度的優化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未能有效應用到實際管理中。
內部審計技術方式存在局限性。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審計是確保企業財務狀況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傳統的內部審計技術方式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傳統審計方法依賴于手工操作和紙質文檔,效率低下且易出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財務數據電子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傳統審計人員往往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導致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受到影響。其次,傳統審計通常是事后審計,即在財務活動發生后進行審查,這種方式雖然能夠發現問題,但對于預防和及時糾正錯誤的作用有限。同時,由于業務具有復雜性和分散性的特點,事后審計也因此難以全面覆蓋風險點。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審計的優化措施
構建智能審計系統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構建智能審計系統是為了提高審計效率與質量,降低人工操作的錯誤率,以及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潛在風險進行預警和控制。
做好數據集成。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利用技術手段整合各個業務系統,而后對其中的數據進行管理,以此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為智能審計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
設置規則引擎。財務部門應當根據企業內部控制要求和審計標準設置規則引擎,并通過規則引擎自動檢測異常交易或行為,以達成自動化初步篩查的目的。
加強審計信息與結果的反饋
審計人員在深入了解各個部門專業特性的基礎上,致力于根據不同部門的業務審計要點,主動及時地向企業核心管理層提交內部審計的信息報告。同時,也應當積極與企業財務部門人員保持溝通,開展結果反饋研究和工作交流。同時,深入分析審計結果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能夠有利于管理層提出改進措施,消除負面影響。
財務共享模式引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革新,然而,這一模式對內部審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內部審計部門需不斷創新和優化工作方法和策略,不僅要關注傳統審計領域,還要加強對新興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以適應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新環境。通過采取上述優化措施,內部審計的質量能夠有效提升,從而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