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嘉偉 江門市蓬江區審計局
企業內部控制作為企業風險管理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支撐,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進而對審計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深入探究企業內部控制和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對于提升審計效率,確保財務報告真實性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企業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傳統內部控制體系已很難滿足現實需求。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治理、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因而提升企業內部控制以優化審計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內部控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內部控制的完善性與審計質量的正相關性。內部控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其構建質量直接影響審計效率與效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內部控制狀況常被用作評價企業運營情況的重要指標,因此,審計質量的提升有賴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具體而言:一是完善的內部控制能夠明確各項財務和業務活動的風險點,幫助審計人員準確識別潛在風險,從而集中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二是內部控制設計包含對財務報告準確性的監督,通過監督可及時發現異常交易等,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三是在內部控制系統完善的基礎上,可以確保審計人員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減少內部偏見等因素的干擾,從而保證審計意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內部控制系統中關鍵要素對審計過程的影響。內部控制系統的構建和審計質量密切相關。審計活動涉及多個關鍵要素,首先,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從審計角度出發,通過充分理解風險評估,可以確定審計范圍、重點,并制定全面的審計計劃,以便專業判斷財務報表中的錯誤及可能存在的舞弊現象。其次,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的關鍵。控制活動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審計師對財務報表準確性的信心,其強度和有效性也是審計師判斷內部控制系統有效性及決定審計測試程度的重要依據。此外,信息與溝通、監控活動也對審計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審計質量提升的關系。內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會直接影響審計質量。在當下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審計活動既關注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也關注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與執行情況。研究表明,內部控制信息的充分披露有助于審計人員全面深入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從而客觀評價內控狀況,制定合理的審計計劃,實施準確的審計程序,確保整體審計質量。同時,開放、透明的內部信息披露可為審計人員提供充足、詳實的信息,使企業內審能有效識別潛在風險點和關鍵控制點,并集中審計資源應對重點領域。這既增強了審計工作的針對性,提升了審計效率,降低了審計風險,也起到了提高審計質量的作用。
如何基于企業內部控制提升審計質量
注重風險導向的審計方法。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于確保信息準確性和防止企業資產流失至關重要。在風險導向審計中,審計人員可依托企業內部控制進行風險評估,包括識別和分析企業面臨的財務、運營、戰略等內外部風險,并評估這些風險因素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以分析企業的應對能力。基于評估結果,審計人員應在審計活動中合理分配資源。例如,若發現企業在財務專用章使用上存在不完善、不規范的問題,如其他部門使用未進行移出登記、使用登記或財務專用章由行政部門保管等,這表明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風險漏洞。因此,審計活動應特別關注財務專用章的使用和管理情況,加強對相關票據的審計核對,以提升審計的針對性,盡早識別潛在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此外,風險導向的審計防范還強調持續監控和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變化,審計人員可以定期對企業風險進行重新評估,以確保審計活動始終與當前環境中的風險對應。審計組應關注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和實際運行情況,確保其在動態環境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此基礎上,審計人員應綜合分析審計結果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建設性建議,這不僅有助于企業及時識別現存問題和缺陷,還能推動企業進行改進。
強化審計過程中的內部控制評估。審計活動開始前,需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操作環境,設計并確保企業內控系統的有效運行。為此,審計組通常采用綜合性評估方法,關注內控各環節,以確保審計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審計人員需全面了解和評估企業內部控制框架,包括控制環境、控制活動有效性等,及時識別內控缺陷和漏洞,為后續審計計劃的落實提供客觀依據。在深入了解內控框架的基礎上,審計人員應基于專業判斷確定審計重點,了解關鍵業務流程,評估可能影響報告準確性和完整性的控制點,以確保審計資源的合理分配,集中精力應對高風險區域,從而提升審計效率和效果。在審計過程中,實施內部控制的評估還需關注實施情況和操作效果,這要求對已設立的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審計人員可通過觀察、詢問及檢查記錄文件等形式,以全面了解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效果及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方向提供依據。此外,審計人員在評估企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后,應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企業管理層和有關業務部門,為優化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和提高整體審計質量奠定基礎。
持續監控與動態調整審計策略。持續監控是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計劃時,對各階段進行監控,并在日常工作中對企業內控體系進行持續評估。監控并非簡單的過程執行,而是一個動態、實時的過程,通過監控,審計人員可以發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開展相應調整。但持續監控要求審計人員對企業內控機制有深入了解,且對企業運營環境有敏銳觀察力。動態調整是持續監控的結果,一旦發現漏洞,審計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審計計劃、審計方法進行調整,以保證審計活動的有效性。這種調整涉及審計范圍的界定,也包括審計方法、審計思路的轉變。在此過程中,審計組需要具備專業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并要結合企業戰略目標、運營特點以及內控實際情況,制定出既符合審計標準又貼合實際情況的審計策略。
加強審計憑證評價。審計憑證是審計活動的基礎,也是判斷企業內控系統有效性的依據。因此,需加強對審計憑證的評價,重點關注其真實性和完整性。這兩點直接關聯企業內控質量,健全的內控系統可確保記錄真實、披露完整,評價時,應采用專業方法進行判斷。同時,需注意憑證的合規性檢查,即便憑證真實、完整,若不符合法規,仍可能引發審計風險。因此,審計人員需深入了解法規,結合企業內控規定,對審計憑證的合規性進行檢查。在此基礎上,審計人員需具備高度專業素養和洞察力,以便深入理解經營活動、行業特點等,并進行準確識別和評估,滿足實際需要。
企業內部控制是重要的財務與經營管理機制,其健全與否直接影響審計活動的開展。因此,需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以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進而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