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靖
在藝術策展領域,科技與藝術的交融正成為新的趨勢。朱琪,這位新媒體藝術策展人,憑借其獨特視角和創新方法,在國內外藝術展覽中脫穎而出。他巧妙結合科技與藝術,為觀眾呈現了震撼的藝術體驗。朱琪的策展理念與實際操作相得益彰,不僅展現了現代科技在藝術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同時也激發了眾多年輕策展人和藝術家的創新思維。
作為新媒體藝術策展的先鋒,朱琪在多次國際藝術展覽中大展身手,充分展現了其卓越的策展才華。2014年,巴黎LeCube的新媒體藝術個展,成為他在國際舞臺的首次精彩亮相,不僅透露出他對新媒體藝術的深刻理解,更彰顯了他在藝術與科技融合方面的獨到眼光。
兩年后,朱琪又在上海策劃了X—tree項目。這棵由國際知名藝術團體1024Architecture設計的26米高的聲光電圣誕樹,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觀眾營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和聽覺盛宴,吸引了眾多目光。
緊接著,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朱琪策劃并執行的teamLab水晶煙花燈光裝置全國巡展,成功將新媒體藝術推向新的高度。teamLab以獨樹一幟的數字藝術享譽全球,而朱琪的精湛策劃與執行力,確保了每場展覽都能呈現出最佳效果。
此外,朱琪還參與了多個國際新媒體藝術盛事,如2018年上海藝倉美術館舉辦的魁北克政府新媒體藝術展、2019年阿姆斯特丹燈光節的燈光藝術作品展、南京燈光節的核心藝術裝置,以及在深圳和福州舉辦的多個重要展覽。這些展覽極大地推動了公眾對新媒體藝術的理解與欣賞,也為朱琪在策展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代科技與藝術的對話
朱琪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策展人,還是一位精通現代科技的專家。他在上海交通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后,赴法國進一步深造,最終獲得高等電信學校工程師學位和法國第九大學的管理碩士學位。這樣的學術背景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體系,更為他將科技與藝術對接提供了可能。
在策展過程中,朱琪特別擅長將前沿科技成果與藝術作品相融合。他深入鉆研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新媒體藝術等現代科技,并巧妙地將它們融入藝術策展中,從而打造出別出心裁的藝術展現形式。
在2022—2023年的K11 Cyril個展上,朱琪引入了數字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讓展覽作品不僅具有視覺沖擊力,還能與觀眾實時互動。他的策展既彰顯了藝術家的匠心獨運,又借助技術,讓藝術與觀眾情感產生共鳴。這種技術與藝術的完美交融,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藝術享受,使展覽更加鮮活和立體。
此外,在成都萬象城的十周年慶典上,朱琪以“時間碎片”為靈感,策劃了城市公共藝術主裝置。他運用算法模擬了立方體隨時間流逝而逐漸風化的過程。該作品采用形態各異的立方體組合,深刻詮釋了時間對形態的塑造力,體現了藝術對時間的獨到見解。該項目不僅折射出朱琪對藝術形態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將技術與藝術無縫對接的能力,從而誕生了富有哲學韻味的藝術作品。
同時,朱琪創立的K.D.Art融合了藝術、視覺和編導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并與全球頂級藝術機構如teamLab、1024Architecture、SAT、Collectif Scale和Playmodes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專注于為品牌活動、展覽、裝置和演出打造新穎的新媒體藝術解決方案。憑借持續的技術革新和藝術實踐,朱琪的團隊成功為客戶提供了別具一格的藝術感受,收獲了業界的廣泛好評。
理論與實踐的碰撞
朱琪作為新媒體藝術領域的先鋒,其實踐成果豐碩,學術研究亦頗具建樹。自2024年初起,他的學術文章陸續被《中國建筑業年鑒》《前沿科學》《文化時代》等知名期刊錄用,內容橫跨藝術與商業、技術等多個領域。
在《中國建筑業年鑒》刊載的《商業地產領域內藝術的價值與應用》一文中,朱琪深入剖析了藝術如何為建筑物注入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商業地產的魅力與價值。他詳盡探討了藝術在商業地產中的應用,特別是如何將藝術元素融入建筑設計中,以突破傳統單一環境的限制,并強化商業地產的市場競爭優勢。朱琪認為,藝術不僅為建筑物增添了美感,更對塑造企業形象和提升顧客消費體驗起到關鍵作用,從而推動商業地產的發展。
此外,朱琪在《聲光電藝術與大眾審美趨勢的演變》中,探討了聲光電藝術與大眾審美趨勢的相互影響。他通過分析聲光電藝術的發展歷程及具體案例,生動展現了新技術如何被巧妙運用于藝術創作中。朱琪認為,聲光電藝術借助聲音、光線與電子技術的融合,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享受,從而推動了大眾審美的變遷與藝術的多元化進步。
同時,朱琪對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增強藝術展覽的交互性和觀眾參與度也給予了特別關注。在其另一篇論文《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探索新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中,他詳盡探討了人工智能與3D打印等前沿科技在藝術領域的應用。這些技術的引入,不僅打破了傳統藝術創作的束縛,更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朱琪的研究顯示,科技的融入使藝術作品能夠實現更為精致和復雜的設計構思,并提升創作效率和精準度。
朱琪的學術論文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展現出深刻見解。以《沉浸式藝術展覽的設計與受眾互動研究》為例,他提出的設計原則和互動效果分析,為未來藝術展覽的設計提供了指引,通過探討科技如何提升觀眾的參與和體驗,從而推動展覽設計革新。
朱琪的貢獻不僅限于個人藝術和學術領域,更重要的是,他促進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為新媒體藝術開辟了新的發展路徑。他的實踐與理論研究相得益彰,形成了他獨特的策展視角和藝術風格。展望未來,朱琪有志于進一步拓展國際藝術合作,將中國的新媒體藝術推向全球舞臺。他相信,通過這樣的努力,中國的新媒體藝術將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和認可,為全球藝術界注入新的活力和靈感。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