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翁牛特旗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和赤峰市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工作要求,積極引導項目區集體經濟組織和勞動力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制定出臺《翁牛特旗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工代賑實施細則》,明確就業務工、深翻旋耕、地力提升、建后管護等4類工程(工作)納入“以工代賑”清單,根據項目區實際和項目建設管護需要,“菜單式”選擇“以工代賑”實施內容,實現了就業增收、滿意度提升、建設質效提高、人居環境改善等多方面效果。
在翁牛特旗五分地鎮板石吐村高標準農田施工現場,作業機械和人員忙碌不停,到處是熱火朝天建設景象。正在進行管道開挖作業的是板石吐村村民胡景龍,正是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這比我之前外出務工強太多了,我在這干了19天,到手工資3800元,收入比之前多了,工資也更有保障,工作地點離家不到30公里,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村民胡景龍說。
自2024年3月完成項目招標以來,翁旗農牧局加強與項目建設單位和屬地蘇木鄉鎮、嘎查村溝通,根據項目建設用工需求,精準開展供需對接,針對管道開挖回填、道路修整、防護林栽植等技術含量低、用工需求大的工程開展技能培訓,全力保障群眾“進得來、留得下,有活干、能掙錢、有保障”,同時也解決了建設項目用工難、異地用工成本大的問題,保障了項目建設進度。
清晨的邊家營子村集體經濟農機合作社院內,也同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邊家營子村黨支部書記于海軍的組織下,社員們正在檢修旋耕機械、加注燃油,準備開始今天的深翻旋耕作業。“去年,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我們組建了邊家營子村集體經濟農機農機合作社,20多名村民帶機械、帶資金、帶技術入股,現在有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各類機械15臺。今年,政府把6000畝的深翻旋耕作業用交給我們合作社實施,一共是36萬元,經過10多天的作業,去除成本,我們合作社能夠增加純收入約18萬元,按照40%的比例,村集體經濟能夠收入7.2萬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業;然后再留10%,大約是1.8萬元作為合作社后續發展基金;剩下的大約9萬元,按照入股比例和出工出勞情況進行再分配,每位社員至少能增收4000元”于海軍說。
人畜糞污是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近年來,五分地鎮加大政策宣傳引導力度,大力推進舍飼圈養和戶廁改造工作,累計改造戶廁818戶,其中雙坑交替式旱廁339戶,發展中小規模養殖戶956戶,存欄畜禽15萬頭只,每年的人畜糞污產生量大約10萬噸。但隨著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老百姓都傾向于使用運輸更便捷、施用更方便的商品肥,大量人畜糞污無處安置。2024年以來,翁牛特旗圍繞糧食產能提升、土地改良、地力培肥和人居環境整治,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結合,在加強技術指導和有機質含量驗收的前提下,委托項目區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實施地力培肥項目,形成了農業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和人居環境多贏局面,實現了“富起來”與“美起來”的有機結合。
翁牛特旗五分地鎮維博種植養殖合作社現自有肉牛700余頭,合作托養群眾肉牛2500余頭,前幾天剛出售了養殖場的牛糞。“現在的人畜糞污真是成了“寶”了,不僅僅是牛糞,還有戶廁的化糞池,以前扔沒地方扔、用起來還麻煩,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1立方農家肥能賣到35元,如果送到田間地頭,每立方能達到75–80元,我們合作社光糞污就賣了近10萬余元,對我們合作社來說這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啊。過兩天我們打算建一個標準化的堆糞場,把這些“寶兒”都攢起來,也是把這些‘錢’都攢起來”,合作社董事長劉玉澤說。
在邊家營子村2023年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常常看到一個背著鐵鍬巡查的身影,他就是邊家營子村高標準農田公益管護員劉國成。為了切實發揮以工代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功能和作用,2024年,翁牛特旗將高標準農田管護與農村牧區公益性崗位結合,優先選用有勞動能力、責任心強的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和因災需救助人口作為高標準農田公益管護員,重點負責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內田間道路、生產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設施的日常巡查和簡易性修復。
村民王顯峰說道,“我之前是負責村內道路保潔,今年我成為了高標準農田管護員,最經常的工作就是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向村委會反映。比如有時候下雨把田間道路沖了、防護林該修剪了,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就自己弄了。我之前每年能領11000元的公益崗工資,當上農田管護員以后,每年能多領3000多元,收入更多了,生活更有保障了”
五分地鎮高標準農田建設只是翁牛特旗大力實施“以工代賑”的一個縮影。據悉,2024年全旗共11個蘇木鄉鎮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以上,累計發放勞務報酬960余萬元;通過37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實施農家肥還田20萬畝、深翻旋耕20萬畝,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00余萬元。全旗2024年20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4.95億元,“以工代賑”類資金安排達到8360余萬元,占中央預算內投資比例達到16.9%。“我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全面落實‘以工代賑’要求,通過“菜單式”的多種模式選擇,既幫助了群眾解決就業、畜禽糞污處理、嘎查村集體經濟薄弱、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等困難問題,也助推了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下一步,翁旗還將按照“宜用則用、能用盡用、優先采用”原則,進一步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工代賑’的作用,為夯實糧食生產根基、助力群眾增產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翁牛特旗農牧局局長蘭曉東表示。(楊曉春)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