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宇 愛奇藝創始人兼CEO
在創業過程中,如果需要扔掉所有的東西,只保留一個詞,這個詞就是創新。
在網絡視頻這個激烈搏殺的紅海市場,愛奇藝在比同行晚入場幾年的情況下,能夠后來居上,坐穩一線陣營,靠的就是創新精神。
商業模式創新:一魚多吃
好的模式商業模式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如果要用兩三百字,或者逗號、句號、分號來解釋你的商業模式,100%成不了。
愛奇藝的商業模式概括起來就是一魚多吃。一條魚可以整條來賣,也可以把它精細化運營,通過賣魚鰾、魚肉、魚尾、魚頭等形式,獲得更高的收入。
投入1塊錢做內容,同時通過會員費、廣告、IP效應等多種形式獲得最大的總收益,這就是愛奇藝的商業模式。
包月模式
包月模式的特點就是交了會員費之后,不看更多的視頻感覺會吃虧。這種消費心理特別有助于行業快速發展,因為消費越多,證明需求越旺盛。盡管短期內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但從中長期來講,可以促進行業高速發展,最終獲得更大收益。
愛奇藝的會員模式開始于2011年,在國內視頻行業是第一個。當時定的年度KPI是幾十萬人,最后完成了不到20%,但我們判斷內容始終是值錢的。到了2015年上半年,移動支付開始普及,視頻行業終于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爆發性增長。
廣告模式
愛奇藝的廣告收入主要來自于品牌廣告,但信息流廣告的增長速度更快。以前,廣告主對于視頻的內容、畫面效果非常看重,基本不會投短視頻和UGC(用戶自制內容)。隨著觸摸屏移動終端的占比越來越高,通過AI技術進行個性化推薦的信息流廣告越來越受歡迎,短視頻、UGC通過信息流的方式有了貨幣化的形式,得到了高速發展。
IP協同效應
通過IP把內容和服務關聯起來,這種關聯會形成協同效應,產生盈利增量。協同效應做好以后,絕不是1+1等于2,而是翻倍或者三倍的概念。比如《花千骨》的廣告收入大致是兩三億,但它同名游戲的累計收入在2018年就已經超過13億元。
內容創新:爆款是怎么煉成的
最近四五年,視頻行業有太多的“第一次”是由愛奇藝做到的,引領了行業的發展方向。
電視劇創新:獨播+高成本制作
在網絡上獨播一部電視劇不是愛奇藝的創新,但把一個幾百萬元或者上千萬元一集的高價電視劇搶來獨播,這是愛奇藝的創舉。
2014年,在電視臺播出效果一般的情況下,愛奇藝花高價購買了《愛情公寓4》在網絡上獨播,每集單價在當年是破紀錄的價格,播出后取得了轟動性效果。
高成本制作電視劇也是愛奇藝的創舉。2014年,我們花600萬元一集制作了《盜墓筆記》,而當時中國最貴的電視劇《離婚律師》的制作成本是每集300萬元。正式播出后,當晚訂閱VIP會員的用戶激增,瞬間導致我們的支付服務器癱瘓。
綜藝創新:創新是爆款的前提
純網絡綜藝節目是愛奇藝在視頻內容行業的重要創新。我們經歷了幾年的探索,也走了很多彎路。
案例1:《浪漫滿車》——單純的模仿導致失敗
《浪漫滿車》是一檔英國的電視節目,女生通過觀察男生的車型和車內裝飾選擇男朋友,這個節目在英國獲得了很大成功。我們邀請外面的制作團隊做了一個類似節目,結播后效果非常不好,我們自己都感覺沒意思,因為中國的社會、文化、經濟和英國完全不同。簡單的復制和模仿一定會導致失敗,這是我們當時得到的最大的教訓。
案例2:《奇葩說》——互聯網第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
2015年,愛奇藝制作了互聯網行業第一個現象級爆款綜藝節目《奇葩說》。當時馬東是愛奇藝的首席內容官,我和馬東是同齡人,在一起開腦洞時想到我們年輕時候萬人空巷、備受矚目的“亞洲大專學生辯論賽”。
我們想模仿這種形式做一個辯論節目,但發現當時的節目形式和話題都太“土”,跟當下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訴求完全不同。
所以愛奇藝做《奇葩說》的時候,在話題設置和節目形式上進行了很大創新,辯論的方式非常自由,話題也很開放,很快成為現象級的爆款綜藝。
如果沒有創新,只是單純把“亞洲大學生辯論賽”照搬過來,肯定會失敗,互聯網第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就不會存在。
案例3:《中國有嘻哈》——首次以劇情、人物、情感串起音樂類綜藝
在《奇葩說》大獲成功之后,愛奇藝想涉足音樂節目領域。我們沒有選擇流行音樂,而是選擇了一個小眾的音樂領域——說唱,做了《中國有嘻哈》。
之所以選擇做說唱,是因為觀眾品味和要求都很高,純草根的歌手很難得到認可,而說唱歌手都是多年的專業歌手。說唱的形式也非常自由,迎合了90后、95后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表達的訴求。
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創新——用真人秀的方式,以劇情、人物、情感把整個節目串聯起來。我們聘請了“跑男”的編劇,用40-90臺攝像機同時錄制,通過后期編輯,把人物的表情、言辭、表達、性格表現出來,成為一個有故事的、情感連貫的節目。
《中國有嘻哈》播出后,再次成為現象級爆款節目,決賽那天新浪微博排行榜前50中,36個跟《中國有嘻哈》相關,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
廣告創新:廣告收入和用戶體驗的平衡
要基本保證用戶體驗,又要保證廣告主的利益,這就需要靠各種形態的創意廣告。
愛奇藝最早的廣告創新是《奇葩說》中馬東的花式口播,后來探索出了很多在節目和影視劇中創意中插的形式,把節目內容和廣告融合起來。
當越來越多的免費用戶轉成收費會員后,他們不會看到強干擾性的貼片廣告,而是內容和廣告結合起來的創意性廣告形式。這種創新帶來的好處是,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能維持一定平衡的增長,對用戶體驗雖然有些傷害,但傷害的程度很低,在可控范圍內。
技術創新:用AI技術挑選演員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徹底改變傳媒行業。目前,AI的智能算法已經貫穿愛奇藝的劇本創作、選角、流量預測、審核、推薦、宣發、追星、廣告投放等諸多環節。
AI選角
選角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比如,愛奇藝正在制作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里面的角色有兩百多個,要選擇那么多優秀的配角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愛奇藝在制作一個非一線明星的數據庫,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找到他們演過的影視劇片段,再與劇本所需的角色進行匹配。
劇本分析
在劇本的評估方面,愛奇藝會用語義分析把大綱甚至是劇本輸入AI數據庫,利用歷史大數據做流量預測和投資判斷。做出流量預測之后,就可以測算出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的大致規模和比例,然后判斷這部劇值不值得做,應該花多大成本去做。
截取用戶需要的內容
愛奇藝的AI技術可以幫助用戶挑選自己想看的內容。比如某些明星的粉絲只想看跟自己喜歡的明星相關的內容,我們可以在一集45分鐘的電視劇里,把這個明星演的所有內容單獨挑選出來。
文化創新:工程師和創意人才融合的DNA
要留住最優秀的人才就要強調相互尊重和包容的企業文化。愛奇藝是一個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內容分發平臺,員工中大概有一半是工程師,另一半是文化創意人員,這兩者之間的思維邏輯有很大差別。
工程師的思維基本上是1、2、3、4或者A、B、C、D,特別有條理,邏輯極度清晰。而文化創意人員則完全不是這樣的邏輯。
比如,《芳華》很成功,拿到了14億票房,但如果再用同樣的套路做一個文工團出來,可能4億票房都拿不到。對于文藝作品,只要有一兩點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處,就能掩蓋它存在的錯誤和不專業的地方,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工程則完全不同,即使你有一個算法特別好,但其他算法編碼都不對,還是成功不了。
在這樣充滿多元化文化的公司里,要通過尊重和包容的企業文化,把科技創新的基因和文化創新的基因完美結合起來。就像DNA的雙螺旋結構一樣,只有兩個螺旋擰在一起才能成功。
創新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我經常會問創作人員:“你們想不想做爆款?”如果你的大綱、策劃、模式之前已經有人做過了,肯定無法做成爆款。一件事情,如果別人沒做過,你有成功的希望,也可能會失敗;但如果已經有人做過,不管別人有沒有做成,你肯定會失敗。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