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莉麗 伊少軍
陳學亮家住公主嶺市劉房子街道石頭廟子村,初中畢業后他就在外地打工,從事過13年養殖業。
2014年,陳學亮的一位朋友告訴他,張家口市農科院開發了一個谷子新品種“張雜谷”,這個品種非常適合在干旱鹽堿地上種植,每公頃能產5000公斤谷子。按當時市場價格每公斤谷子4元,每公頃的產值在2萬元左右,價格略高于玉米的產值。
陳學亮動心了,他察覺到“張雜谷”背后的市場前景,決心發展訂單農業帶領村民致富。
“搞砸了,算我的”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陳學亮連夜乘車趕往張家口市,購買了足夠種一公頃地的4公斤“張雜谷”種子。回來后,在長嶺縣選了一公頃的鹽堿地,聯合一些當地村民搞起了“小實驗”。
“實驗”即“試驗”。誰敢用一公頃耕地搞實驗,那可是村民的一年收成,失敗了怎么辦?陳學亮用自己的真金白銀“打保票”,他拍著胸脯對當地村民說:“搞砸了,算我的”。
陳學亮對“實驗田”實行了包種、包收、包銷的合作模式。
由于沒有播種這種谷子的經驗,播完了一公頃地后,只用掉2公斤谷種,陳學亮當時感覺顯然是種稀了。
結果秋收時,這塊在長嶺縣鹽堿地上種出的谷子,居然每公頃的產量達到了5500公斤,村民的收入實現2.2萬元,真是個奇跡。在公主嶺市種植的“張雜谷”,每公頃的產量已經達到7000公斤。
“張雜谷”的產量和收益非常可觀,令陳學亮興奮不已,這個“小實驗”,給陳學亮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便與張家口市農科院簽署協議,合作推廣種植谷子新品種“張雜谷”。陳學亮決心把“張雜谷”推廣到全東北,以此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林間套作每公頃突破3萬元收入
2016年春節剛過,陳學亮找到計劃大面積發展林間作物的公主嶺市龍山鄉林業站站長劉中文。
當陳學亮向劉中文介紹完“張雜谷”品種后,劉中文高興得差點跳起來。因為林業站正在搞退耕還林,干旱丘陵地上栽樹后,在樹苗沒長起來之前,必須在樹行之間種植農作物。
種什么合適?林業站的工作人員集思廣益也沒有想出好的思路。
經過陳學亮和劉中文實地考察后,決定搞訂單農業。
雙方商定,由陳學亮負責種子、技術以及谷子的收購,劉中文組織退耕還林的30多戶農民,提供60多公頃剛剛插上樹苗的丘陵地。這些丘陵地本來就沒有種植農作物的可能,村民們半信半疑地配合陳學亮把谷種播種完。
那年正逢公主嶺干旱少雨,“張雜谷”這個耐旱的特殊品種卻長勢喜人。相比之下,周圍種玉米的地塊,小苗已旱得枯黃打蔫,而丘陵地里的谷苗卻蔥蘢茂盛,其抗旱能力令人驚嘆不已。
秋后收獲結果顯示,這60多公頃“張雜谷”,個別地塊每公頃產4000多公斤,大多數地塊量達產7500公斤以上,銷售后平均每公頃收入3萬元以上。對這些村民們來說,丘陵地上的收入純屬于白得的,他們在高興之余都念叨說:“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哪能有這些沉甸甸的收獲,哪能有這今天的幸福生活?”
村民們的笑臉讓陳學亮心里有了底,他決定放開手腳大力推廣,隨后在吉林省的公主嶺市、四平市、松原市等地拓展“張雜谷”品種,很快種植面積就達了550公頃。
創辦綠公主種植專業合作社
為了帶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2017年陳學亮創辦了公主嶺市綠公主種植專業合作社,其主要種植基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是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乾安黃小米的種植保護區。
為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科技種植水平,陳學亮以合作社為中心建立了兩級培訓制度和體系,即每年春節后,由綠公主合作社培訓縣市區種植負責人,然后由縣市區種植負責人培訓種植農民。
培訓的內容與方式,以技術專家講科學種植及有種植經驗和成就的種植農民現身說法為主,讓參加培訓的人員學會種植技術、提高種植信心。
2020年,東北地區春旱嚴重、秋季又遭受臺風侵襲,玉米長勢不良,大面積倒伏,災情較重。與陳學亮簽約種植“張雜谷”品種的谷子,卻長勢良好,臺風過后并無倒伏現象,秋后呈現出一派增產豐收的景象。
打造公主嶺田園辣椒品牌
2021年,陳學亮成立了公主嶺市學亮田園種植專業合作社,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并被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推薦為全省百名優秀典型代表。
陳學亮帶領專業合作社的全體成員,率先在全市田園大面積試驗示范種植辣椒,為村民又找到了一條發家致富的新門路。
今年9月中旬,公主嶺全市6個鄉鎮300多戶農民種植的8公頃辣椒喜獲豐收,一片秋收采摘銷售的繁忙景象。這標志著由綠公主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的田園大面積辣椒試驗示范種植獲得成功。
陳學亮不斷探索、勇于實踐,以訂單辣椒產業點燃鄉村“致富夢”,摸索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并符合農業生產現代化的致富道路,成為農民致富的“金鑰匙”。
在辣椒種植期間,為保證辣椒質量讓農民賣出好價錢,陳學亮多次深入辣椒種植戶的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服務,為確保農民種植辣椒取得豐收保駕護航。
如今,紅紅的辣椒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雙城堡鎮黃花城子村和紅旗村許多種植戶的庭院里,堆滿了紅辣椒,惹眼而又喜慶。僅“庭院辣椒”項目就讓種植戶的收入多了一成,回收價為每市斤1.1元,綜合效益是玉米的3倍。
村民李獻民高興地說:“這個項目太好了,房前屋后有一畝地就能干,對于咱們農家人,這點活也就順手的事兒”。
陳學亮表示,今年這兩個村的20多家農戶因種植辣椒受益,明年要大面積推廣種植辣椒,“讓更多農戶的腰包鼓起來”。
今年十月初,陳學亮帶領合作社成員深入到各鄉鎮將300多戶農民種植的田園辣椒全部收購,讓農民看到種植田園辣椒的希望,并體會到陳學亮的一片誠意。
十月中旬,陳學亮又坐鎮指揮開始收購成熟的谷子,今年合作社推廣的谷子種植面積達到5100多公頃,均喜獲豐收。
陳學亮之所以擔任公主嶺市綠公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和公主嶺市學亮田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因為他又把眼光“盯”在了發展田園辣椒項目上了。
“這得益于參加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班的學習”,他表示:要堅持學習新技術,開展新項目,大面積推廣谷子新品種“張雜谷”,推廣田園辣椒項目,促進當地鄉村振興工作。
據陳學亮介紹,田園辣椒項目特別適合農村庭院種植,具有投資少,風險低,效益高的特點,1000平方米庭院每年收入可達6000到1萬元。目前,合作社的田園辣椒集種植、收購、銷售于一體,與全國7省30多家大型辣椒加工企業合作,產品出口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就合作社未來的發展,陳學亮表示,將繼續堅持讓“讓寸土變寸金”的理念,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田園辣椒項目,打造自己的辣椒品牌,走出了一條規模化種植、鏈條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合作化營銷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