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紫
在長春市經開區東南湖大路東北科技校企一體化產業園內,長春市東北科技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東科”)坐落于此。
高洪喜校長的辦公室就位于東科教學樓的一樓入口處,他說這里是每天學員與教職人員往來集散地,在這里可以看到東科人每天的成長與奮斗。
東科創辦于2008年,目前校區規模已近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達3000余萬元。自創辦之初,東科的領導班子就確定了“辦一流企業大學,走特色教育之路”的經營理念,通過“校企一體,產教融合”的辦學定位培養市場急需的職業技術人才。
以身作則,持續創新
高洪喜畢業于吉林大學,是東科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骨干帶頭人,“雙師型”教師。作為吉林省千名首席技師,高洪喜曾獲第五屆吉林省技術能手、吉林技能名師、長春工匠等榮譽。
2020年,高洪喜主導的教學板塊,被長春市人社局評為“高洪喜師徒工作間”稱號。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以權威學科的專業性,融合多年從教心得,高洪喜率先提出實用型、技術型、復合型人才的“三標”培育準則,以此讓東科的教學更為系統化、模塊化。
據高洪喜介紹,東科積極推廣實施“模塊化”教學理念,即:對于傳統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歸類、細化,讓學員更為系統地按類別進行學習,以更為概括性的教學,讓學員簡單、易懂地掌握復雜知識內容。
與此同時,東科通過適應就業需求,施用教學體系創新的倒推式“東科思維”,讓教學與就業結合更為緊密,從而“學以致用,贏戰未來”。
身為一校之長,高洪喜依然堅守教學工作一線,對日常教學工作兢兢業業。憑借多年汽車維修實操經驗,他發現金杯汽車雖為成熟國產車型,但其水溫易于升高,而水溫升高后,汽車汽缸墊燒蝕可能更大,并且排氣會混有白煙。
針對此類故障,輕微情況下,傳統維修方式會采用抬缸蓋,換氣缸墊的辦法補救,如果燒蝕嚴重,則會導致汽車拉缸或者抱瓦,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為了有效避免這種情況,高洪喜相信“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大的資源節約。他首先提出了檢查汽缸墊先期輕微燒蝕的診斷方法:其一是擰下機油蓋,可以看到機油蓋內部出現乳白色;其二是打開水箱蓋,內部返水。
高洪喜認為,這兩點是氣缸墊燒蝕初期的明顯征兆。水循環不暢通,主要故障位置是汽缸墊的水道孔過小。
經過思考與嘗試,高洪喜加大了氣缸墊上的水道孔,通過實踐測試,水溫高的故障徹底解決。該故障的解決,對于4Y發動機多年來水溫高的易發故障起到了極大地改善作用,在汽車維修界引起了高度關注與反響。
這種源于本心的總結與挖掘能力,讓高洪喜在教學中也不停地思考與歸納,他說這是對學員負責,也是對學校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
校企融合,促進就業
如何平衡教學與就業之間的融合關系,是高洪喜始終在思考的焦點問題。
著眼于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現實,高洪喜強調東科的發展要伴隨社會進步與教育行業進步的雙向推進。
高洪喜分析說,伴隨著高校擴招與畢業人數的大量激增,畢業后無法即刻就業或就業不理想人數逐年增加,如何有效調整畢業生就業高壓趨勢已刻不容緩。另一方面,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逐年激烈,企業對各類型經過專業培養和具有創新創造意識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為緊迫。目前各行業一方面優秀人才緊缺,一方面大量畢業生就業極其困難,這種雙重不對等局面,帶來畢業與就業比率失衡的尷尬局面。
據高洪喜介紹,東科作為長春市的前驅型教學機構,為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實力,降低企業用工難度,構建了平臺式教學體系,將企業資源以平臺化呈現。
同時,不斷提升改革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爭先意識,同時提高東科成員與企業間的融合度,增加學員的社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東科將多元化產、學、研一體式發展模式進行重點打造。
在高洪喜看來,東科的未來與學員的未來同等重要。在多方努力下,東科與行業商會近百家、校企合作單位近千家達成了戰略合作。與此同時,在長春率先成立創業就業孵化基地。
東科目前以學前教育專業、數字傳媒專業、藝術設計專業、電子商務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五大核心學科為支點,通過與企業實訓、就業一體化運維,打通學習與實踐相對接的閉環模式,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終身受教,將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無縫對接。
據了解,東科目前在籍學員、生源數量及師資水平領先于同類院校,全部教職人員課業項目孵化與資源輸出經驗豐富,并立志于全心全意、盡其所能為學員提供就業幫扶與資源對接指導,為服務就業或創業持續探索。
為了將教學戰略落實到位,東科目前根據“5+2”教學規劃,與企業緊密配合,學員可在周一至周五的5天學習文化課或實操課程,而在周末2天則可以深入企業對應實訓。真正落實產學一體、學教融合的發展規劃。
為了解決或降低畢業學員擇業、就業、創業所面臨的壓力,同時為優秀學員提供更具匹配度的就業機會,東科聯合企業,從社會資源角度進行無縫資源銜接與幫扶。
東科的全部服務內容與合作模式都圍繞學員實訓與就業所需開展,為學員的就業排除阻力。基于以上創辦宗旨和創辦理念,東科針對企業資源對接、項目資源對接、校企孵化培訓等多方面進行重點運維與落地。未來,隨著東科的辦學規模提升,逐漸圍繞學員就業所需幫扶內容,將更加深入挖掘新興服務項目。如深化合作校企合作維度、“匠師化”教學模式升級、特色課程研發等全體系的迭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員就業,并為東科的真正良性運營提供切實保障。
東科的辦學目的是幫助技術型人才提升社會就業技能,為學員進入社會提供技能支持、就業資源,聯通實訓和擇業過程中與知名企業的學習工作資源。東科學員目前在校兩年可基本實現就業簽約,在日常實訓、實習等方面全體系的資源對接過程中,可構建企業與學員的雙向就業選擇通道。在最大程度上,讓學員與企業之間,降低雙向選擇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這些優勢讓東科可以更有保障地為學員提供就業機會。
在高洪喜看來,東科的發展離不開全民教育時代的剛需,也離不開東科的每一位教師與學員的共同推動。他深有感觸地說:“我相信,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我的信條里,從事教育行業,順境與逆境并存,當然如果成功未達時,不要忙于埋怨不被命運眷顧。請記住: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詞。辦一所企業大學,走特色教育之路,通過教育與就業幫扶,才能讓學習與生活更為輕松自如,讓就業與未來更具價值保障。”
縱觀東科的發展過程,高洪喜深知,學識的淵博除了可以征服生活,還可以看清自己的渺小;財富的豐厚除了儲備生活自信,還可以增加慈善的擔當;地位的顯赫除了榮耀于人前,還可以率眾前行找尋未來;力量的強悍,當然不是為了欺凌弱小,而是為了自由地成長;一個事業有了能量,便不再局限于個體的發展愿景,而是為了承擔更多的社會使命。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