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公司創始人
半年時間,8個人的網易賺了500萬元
1997年6月,我創辦了網易公司。那時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還不到10萬人,之所以取名叫網易,是希望上網能變得容易一些。
創立之初,我的理想是成功之后能有一套房子、一輛汽車,不用每天都準時上班,可以睡懶覺,有錢之后出去旅游。起初,我并不是抱著一個偉大的理想去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
注冊好公司之后,我們找了一個很小的房間,大概只有8平方米。當時我很看好互聯網發展的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搜索引擎,另一個方向是免費郵件。
想做搜索引擎是因為互聯網上那么多網站和信息,必須要有一個入口,那時中文搜索引擎Yahoo還沒有出現,國內幾乎沒有搜索引擎公司。
我和同事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寫出了一個搜索引擎,之后我們才發現,1997年的中國一共才200個網站。這就好比一個人只有200本書,卻要做一家圖書館。那時我們很失望,因為賺不到什么錢。
我開始嘗試免費郵箱的方向。當時出于兩個想法:一是郵箱勢必能帶來很高的訪問量;二是郵箱的注冊信息很可能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的資料。我做完之后,很多人認為光靠流量不會有廣告收入,電子商務離中國太遠了,我應該回去再好好想想。
那是我人生中最沮喪的一個階段,公司已經投入了七個月的時間和金錢到免費郵箱,做出來之后卻無人“買單”。也許是運氣好。 1997年11月,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報道了hotmail網站的火爆。就在這篇文章刊登之后的不到兩個禮拜,網上又傳來了Microsoft用3.5億美元收購hotmail的消息 。這時,大家蜂擁而至提出要購買我們的郵箱。半年時間,我們賣了近十個拷貝,只有8個人的網易賺了500萬元人民幣。
華爾街的投資人開始在我們公司門口排隊,搶著要給我們錢,而那時候我們除了會寫軟件,什么也不會做。當時的時機實在太好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有兩點心得可與你分享:
做產品要超前,同時也不能太超前;要身處有創業環境的地方。我們當時最明智的選擇是把公司開在了廣州,離香港近,這也讓風險投資銀行更愿意找我們。如今的互聯網創業者就應該將公司開在北京、上海等創業環境好的地方。
網易在美國上市,我卻很困惑
隨后,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我們的個人主頁網站瀏覽量一天比一天高,當別人告訴我,有人想買互聯網上的廣告時我轉身一想,公司是不是該開始轉型了,我們能不能變成一個互聯網門戶公司?
那時候做門戶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需要很多硬件設施,還要有很多內容。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網絡廣告需求很小,沒準日后是一個吃錢的大怪物。我和同事們說,要看一個公司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不能只看到現在。我當時相信,中國未來3年上網的人會很多,如果有1000萬用戶,每個人都點擊一下,就有1000萬的瀏覽量,它的廣告價值也會很大。
2000年6月30日網易在美國上市,但我卻很困惑。公司本來是賺錢的,等上市了之后,不但不賺錢,反而老虧錢。那時我們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經濟衰退。我們新建立起來的門戶廣告呈現大滑坡趨勢,公司內部也面臨了嚴重的問題。我很苦悶,員工也很沒信心,不知道公司該往哪里走。
當然,我苦悶的時候不是每天悶在辦公室里,而是跑下去做市場調查。我問了好多人,調查過許多行業,向別人學習怎么贏利。后來我發現了短信業務,一毛錢一條短信,成本只要5分5厘,于是我非常積極地與移動公司合作。
網易有用戶、有郵箱、有免費個人主頁,如果我們每個月從一個用戶身上賺1塊錢,我們公司就能實現贏利持平。我們跟移動合作,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戶資源和移動的接入平臺,就這么一個很簡單的4分多錢的生意,讓我們最終從廣告模式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這段經歷也告訴我,無論是創業階段還是上市階段,公司的造血能力太重要了。
我的游戲營銷原則:定最高價、不做短期利益的事情
在經歷過這些發展階段之后,中國的互聯網競爭越來越激烈。
做網頁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我們每次出一些有創意的東西,競爭對手抄襲的速度非常快,我想一定要做一個技術含量很高,別人抄不了的東西出來。
最終,我們決定做游戲。因為網絡游戲能防止盜版,玩家必須要接到服務器上才能玩,同時網絡游戲的技術含量也相對高,抄起來時間要漫長一些。
我們雖然從來沒有做過游戲,但可以出錢買一家做過游戲的公司。我在廣州找到一家很小的公司,這家公司有七八個人通過撥號上網做游戲。我問他們怎么做游戲,他們一五一十地跟我說了。
我花了30萬美元把這個公司買了下來,隨后我抽調了公司最優秀的技術團隊參與開發游戲,這就是后來的《大話西游》。
最后的結果是游戲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有一個工程師想創新,在游戲客戶端里嵌入了一個IE瀏覽器,結果這個瀏覽器很不爭氣,經常導致游戲客戶端死機,電腦需要重啟。
我沒有放棄,我對同事說,能不能重寫,我的目標是穩定。6個月后《大話西游2》誕生,從客戶端到服務器很穩定。但一開始用戶不多,大概只有3000人。
我說不要怕,只要產品好,我去做營銷。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怎么做營銷,就買了好多營銷書籍看。但光看書沒有用,我想,中國誰的營銷做得好,我去請教他。后來我找到了步步高的老總段永平,打電話向他請教,并且當面去拜訪他。經過這些努力,我終于定下了營銷策略,這些策略讓我們的游戲大獲成功。
后來,我總結《大話西游2》的成功營銷原則是:
1、定價原則,我們定了市場上的最高價格。
當時別的游戲都是3毛錢1小時,大話西游4毛錢1小時。同事們聽說我定4毛錢1小時都認為我瘋了,韓國游戲都只有3毛錢1小時。我說就敢這樣定,因為真正想玩游戲的人不會在意這1毛錢,在網吧上網1小時就需要2元錢。而4毛錢和3毛錢相比,卻可以給公司增加33%的利潤,這在公司起步階段非常重要。
2、我們從來不做短期利益的事情。
那時很多游戲都有包月,一個月35元或者40元可以無限制玩。我說我們千萬不要做包月制度,大家會集中在一段時間拼命通關,縮短游戲的壽命,進而影響我們的長期盈利。
戰略要正確,動作可以慢,看準了再跟上去
很多人認為網易是一家比較穩定的公司,沒什么大的創新,這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創業者都死在了創新上,對此我有三點思考:
第一,很多創業者都是打著創新的幌子做貪婪的事情。
20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全球的企業家和投資人都犯了一個毛病——太貪婪了。要求企業每個季度、每年都要不停地成長,講得好聽一點叫高速增長、快速發展。但這實際上不符合規律,而且把精力都放在增長上,就會無法兼顧其他,一旦產品走下坡路,不管是百年企業,還是新生企業,都很難東山再起。
第二,只求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不顧自己實際發展狀況。
對于一家新公司而言,創新反而可能把自己搞垮。創新的風險之所以大首先因為創新需要很多錢;其次因為創新的東西需要用戶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第三,創新還需要公司克服很多技術難關。
如果你要創新,首先要把別人的東西搞明白了、摸透了再去搞創新。我看過一本講微軟公司的書。實際上,微軟公司的很多產品都不是自己發明的,譬如 Windows、Word和Excel等,都是跟隨別人做出的產品,但是它不斷改進,最后做成功了。
第三,求快不求精,看見競爭對手做什么自己也按捺不住。
我的互聯網思維中“快”不是特別重要,精益求精、打造極佳的用戶體驗才是最重要的。根本不要看競爭對手怎么樣,因為競爭對手犯錯誤的時間有一大把,不要因為追求速度,最后把自己搞死了。
求快的創業者最根本的思維誤區是怕錯過時間窗口,但我覺得,過于強調時間窗口是一個偽命題。比如新浪在PC端新聞做得好,可是我們在移動端通過不同時段的推送趕超了。
早在1993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就已經在做手機了,你會覺得2007年蘋果的喬布斯沒有機會了嗎?實際上,他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時代。所以,機會是隨時都存在的。
一定要做正確的事情,這在網易叫戰略。戰略要正確,動作可以慢,看準了再跟上去,這樣風險反而比較小,別人犯過的錯誤你可能不會再犯。我們現在制定營銷戰略的時候,首先看競爭對手在干什么,他們做完了,我們把他們的問題全部找出來,這樣我們就不再犯了,少走很多彎路。
當然,一些事情能成功,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有運氣成分,但肯定也是在交了無數學費之后才明白,下次我干這件事要如何才能避免掉入坑中。
當網易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成績的時候不要太高興,有挫折的時候也不要太難過。
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改變過這樣的想法。雖然創業以來我做很多事情都會有不認同甚至嘲諷的聲音,但很多事情的本質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