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鑫 連續創業者
我的合伙人曾是出租車行業的高管,2016年,滴滴快車業務對出租車行業造成嚴重沖擊,他卻敏銳地發現了新的機遇,隨機成立汽車租賃公司(江西省永鴻汽車租賃服務有限公司)——在江西南昌,為跑滴滴的車主提供租售車輛。
因為趕上了紅利期,啟動很順利,僅兩年時間公司就擁有了800余臺在運營的汽車。但到了2018年,公司便遭遇了困境。
首先是發生了滴滴順風車兩起安全事件,影響了滴滴司機訂單的增速。既然訂單增速下降,也就意味著更少的司機加入網約車市場,公司的租賃業務因此受到影響。另一方面,2018年南昌市的網約車租賃公司達到28家,增長了100%,競爭異常激烈。
反映在企業經營上,僅2018年10-11月,公司整體營收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滑50萬元,單月實際虧損金額達到10萬左右。
連續兩個月的虧損,對公司來講意味著要做極大的戰略決策,是收縮規模等待時機?是主營業務轉戰他場?還是堅定看好破界重生?每一個抉擇都可能對公司或個人發展起到轉折點式的影響。我們是怎么應對的呢?
當客戶價值網和競爭對手價值網10倍速變壞,解決方案就在四個字——破界創新。打破原有系統之所以能夠成立的隱含假設,在新的基石假設上建立新系統,從而讓我們進入更加廣闊的增長空間。
一次破界:從產品思維到
用戶思維,為車主服務
要做到破界創新,一共分三步:1、打破隱含假設;2、重構基石假設;3、洞見第一原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打破原有的隱含假設。
公司當時業務核心是汽車租售,但其背后的隱含假設是:我們是不是只能提供租售產品?司機的需求只是租售車輛?
答案是:并不是。
我們的用戶需要什么?網約車司機平均年齡42歲,大部分已是家庭支柱,他們需要穩定的收入。
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降本增效),是不是一定會增加公司成本?不一定,公司可以找到一種方式既能為車主省錢,也可以幫助企業增收。
網約車司機的需求不僅僅在于“獲得車輛”這么簡單,更多的需求存在于使用車輛的過程中。如果公司提供的服務僅僅在出租車輛這一個環節,后續就很難獲得持續性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公司基本不會再與司機(客戶)有任何接觸,這讓用戶運營變得不可能。長此以往,客戶黏性必然下降,如果新的競爭對手進入行業,非常容易帶走客戶。
在司機(客戶)駕駛網約車的過程中,洗車、吃飯、加油、充電、保養是剛需,公司能否提供相應的服務呢?
措施1:公司通過和保險公司合作,統一為車輛購買車險。同時通過保險公司和指定的修理廠合作,為客戶提供更低價的汽車保養服務。
措施2:和加油站、充電樁、餐廳合作,為司機提供一站式低價服務。
比如車主每月消費餐飲10次、洗車6次、保養1次、電費1000度或700升汽油。而公司提供的這些后續服務,每個月為車主節約1000-1200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舉措擴大了企業的營收來源,提高了用戶黏性。經過這樣的破界,公司從“產品思維”過渡到了“用戶思維”。
在此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能不能挑戰和打破之前的行業共識。降低司機成本,其實就是變相增加公司成本,怎么平衡、優化、聯合上下游一起破局,是其中的核心關鍵。
比如,保險公司是一個充分競爭的領域,我們手握上千萬的車險,可以決定保險的選擇,而保險公司可以決定事故車輛的送修,修理廠最為核心的利潤又是保險事故車的送修,同時修理廠又可以為我們的車主提供日常保養和維護。我們需要通過系統性關系的整合,讓司機實現零成本常規保養。
二次破界:從用戶思維到生態思維,對車主好
破界到此就結束了嗎?并沒有。如果競爭對手跟進怎么辦?如何構建自己的生態圈?除了掙錢,車主還有什么需求?
套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網約車司機在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之后,考慮到他們的工作環境:壓力大、強度大、長期封閉空間,難以獲得尊重與認同。從深層次挖掘,網約車司機更渴望被關懷與認可。把這個需求進一步細化,網約車司機需求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作方面,主要包括如何處理用戶投訴、如何快速接單、如何提高服務意識、如何處理乘客沖突等相關的培訓。生活方面,情緒管理、舒緩壓力等。
基于這樣的認知,公司給出了一整套的培訓課程。不僅如此,公司還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都大大提高了用戶的黏性。經過第二次破界,公司的業務體系比之前擴大,從用戶思維過渡到了生態思維。
在此過程中,最難把握的是公司組織心智的統一。首先,這對公司合伙人的要求很高,因為對車主好的三個方面,建體系、造氛圍、鑄文化等,都需要大量專項資金的保障,同時需要較長的時間積淀,要放棄不少短期利潤。其次,從產品思維(租售車輛)到生態思維(真正對車主好)要跨越的心智難度非常大,需要通過大量培訓、文化沉淀整理、組織變革進行不斷強化。
經歷了破界創新以及一系列業務變革之后,截至2019年9月,公司業務取得極大成長,之前兩年時間租售業務近800臺,而2019年環境變差的情況下,只用了9個月就突破500臺,同比增長60% 。
在當下的時代創業,什么最重要?我認為有三個方面:
外界環境變化太快,意味著價值網也在快速變化,要保持對社會、行業變化的敏感,才能在變化中不斷發現新機遇,乘勢而起。
創業者要有團結團隊的能力。現在不是單打獨斗,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優勢,如何團結一致,利出一孔,并通過簡單規則不斷涌現,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和踐行的命題。
創始人要有資源整合的能力。各行業門的檻越來越模糊,加上互聯網極大地拉低了消費不對稱性,導致各行業利潤都很低。如何實現增長和盈利?需要嫁接和整合更多資源,提供更長的服務鏈路才有可能實現。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