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wèi)哲 維新力特資本董事長
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中供鐵軍)這支隊伍,出了業(yè)績、出了人才、出了制度。“出了制度”是指,招聘、培訓、考核,這是打造中供鐵軍最重要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
招聘,源頭別失誤
我剛加入阿里巴巴時,銷售團隊的流失率極大,我問有沒有什么控制方法?他們說有,流失率作為干部的考核指標,超過多少要扣分降職。結果是,還不如不放這個指標。留下的都是不該留的,那些想走的還是會走。
問題出在哪兒?你得先把招聘源頭做好。
不輕易下放招人權
看看這兩種情況你有沒有發(fā)生過:
錯誤1:新人剛剛加入公司,就讓新人再去招新人。不可能有一個新干部來了以后,馬上就跟你企業(yè)的文化、用人標準一樣。招一批新人,你的公司文化、組織會被稀釋;他再去招,又被稀釋。所以,新人不能馬上招新人。
錯誤2:一般的員工你不看,只讓人力資源部和經(jīng)理、總監(jiān)去招。阿里巴巴在三四百人的時候,進任何人,馬云都是親自面試。
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個標準,招人至少要跨兩級。我向A匯報,A向B匯報,那么招我至少要B同意。
有一段時間,阿里采用跨四級招聘。那時候,我一年花在面試上的時間大約70-80天。很多人說衛(wèi)哲你還干不干業(yè)務?是不是時間都花在三板斧上?對,差不多。把人的事做對了,你其實不用花很多力量去做別的事。
關注專業(yè)能力以外的味道
味道就是能力以外,公司對人的其他要求。我們訪問谷歌時,看到谷歌的面試,有6位面試官。其中2-3人是助理、行政,并不懂技術,也不看業(yè)務能力,但也會參與面試。
面試完,谷歌有一個問題會問這些面試官:你見了這個人以后,愿不愿跟他一起出去旅游?說大了,創(chuàng)業(yè)和企業(yè)經(jīng)營都是在路上,這就是問,你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同行。這就是“味道”,你肯定不愿意跟“味道”不相投的人一路同行吧。
以前做零售,沃爾瑪和家樂福出來的人,在我面前一站,說三句話,我就知道他是哪家的。優(yōu)秀的公司一定帶著自己獨特的味道。
那么請問,你們公司的味道是什么?創(chuàng)始人和高管要把這些“味道”討論出來。
形成人才地級差
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都讓我?guī)退扑]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找行業(yè)精英。馬云剛剛融到錢的時候也是,非世界500強不要。最后呢?一個都沒留下。
我說:寧可要二流大學的一流人才,也不要一流大學的二流人才。別總是想著招精英。今天很多公司招人,能開1萬元的崗位,大都是從掙8000元的人里挑選。這是沒有形成人才的地極差。
該怎么招呢?極端一點說:你應該從掙3000元的人里去找。他一旦來你這兒,成功了,翻三倍,他感恩你,是公司成就了他。那些掙8000元的,是他成就了公司,你給他這么多是應該的。
從3000元的里面找,你要付出很多努力。你看3個能賺8000元的,就能找到一個能掙1萬元的人。但你要看二三十個掙3000元的,才可能挑出一個真的能掙1萬元的人。
你得把這人挑出來,總有被埋沒的人才。比如,今天他在做快遞,但他確實可以做比快遞技能要求更高的工作。
這說的是基礎員工。招高管的時候,相反,至少砍掉他2/3的固定收入。但我希望創(chuàng)始人敢于給他點股權。他信不信這個股權?信的話應該不會在意那些工資;不信,就要那個固定工資。你招一個核心團隊高管,他連你做的這件事都不相信會成功,你還需要他來嗎?
或者說,他希望帶著金色降落傘,工資最好不要減,或者可以減一點點,國際通用的大型醫(yī)療保險得給我保留,車能不能給我配個司機,然后再給我一塊額外的股權吧。這倒好,額外的股權即使一分錢不值,他原有的也沒損失。
自由落體往下掉的時候,你是沒有降落傘的,但他永遠有那個金色降落傘,所以他不會跟你同心同德。這種高管,核心團隊千萬不能用。
第二“板斧”:培訓
阿里巴巴“中供鐵軍”成功的第二“板斧”就是培訓。由此誕生的制度就是“百年大計”,簡稱“百大”。我去當總裁,也必須從“百大”開始。
大部分企業(yè)在培訓方面會犯什么錯誤,“中供”又是如何避免犯類似錯誤的?培訓就是軍隊的演習,但很多培訓變得像演習一樣。應急演習是“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才能少流血”。甚至“平時多流血,打仗不死人”。這意味著,培訓時要還原真實的作戰(zhàn)場面,要在培訓時提高淘汰率。阿里叫“有培訓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淘汰”。你寧可讓他倒在演習場上。
這對員工也是一種負責,他可以更早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適合這個崗位;對公司也是負責,你沒有把客戶資源、市場資源交給他。所以,阿里“百年大計”或任何一個培訓,都強調(diào)高強度和高淘汰率。
誰來做培訓?很多公司經(jīng)常會犯兩個錯誤。
第一,非常迷信外部請專家來培訓。外部專家不了解你們公司的文化、制度、產(chǎn)品,另一家公司最優(yōu)秀的銷售,就一定能培訓你們公司的銷售嗎?
第二,培訓的教官是在公司業(yè)務部門做得不太好的人。公司不太好安排他,只好讓他負責培訓。二流的教官帶不出二流的團隊,只能帶出三流的團隊。
阿里永遠舍得把業(yè)務能力最強的一流干部拿來做教官。公司要重點培訓哪些人?很多人說,我們公司人人都要培訓。都是重點,就沒有重點。培訓的兩個重點叫“兩個新”,第一是新人,第二是新干部。
阿里到了幾千人的時候,馬云都堅持給新人做第一堂培訓課。有人說,這是給新人洗腦,對,必須創(chuàng)始人來洗。洗什么?創(chuàng)業(yè)初心是什么,公司為什么要存在,公司的文化價值觀是什么,什么事情在公司是鼓勵的,什么事情是公司反對的。
創(chuàng)始人不是去做技能培訓,而是做使命、愿景、價值觀的培訓。培訓的第一課,是不能外包的。
第一個重點,培訓新人。
培訓新人時,你要用正常工作量1.5-2倍的強度去訓練他們,要讓他們感受到,上崗以后反而沒有培訓時那么苦、那么難。
很多公司的入職培訓經(jīng)常搞團建、聚餐,新人特別開心,上崗以后卻發(fā)現(xiàn)公司的工作不是這樣的。所以,新人培訓應該追求高強度、高淘汰率,創(chuàng)始人必須堅持講好第一課。
第二個重點,培訓新干部。
新干部有兩類,一類是公司內(nèi)部提拔起來的新干部。沒有人天生會當干部,從被人管到管人,是很大的一個跨度。很多員工被管的時候說,我們經(jīng)理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我做了經(jīng)理肯定不會這樣。但是他做了經(jīng)理以后,比以前的經(jīng)理更糟糕。
十年媳婦熬成婆,熬成以后是壞婆婆。因為他的老師就是“壞”經(jīng)理,他沒見過好經(jīng)理。
一個干部,有很多能力模塊。沒有人天生就會,能不能邊干邊學?當然可以,學費是創(chuàng)始人和整個組織在付。
第二類新干部,是外面招來的干部。他原來在其他公司當經(jīng)理、總監(jiān),來我們這里也當經(jīng)理、總監(jiān)嗎?其他公司經(jīng)理的做法,跟我們公司一樣嗎?也不一樣。
其他公司總監(jiān)的做法,哪怕是同行業(yè),來了以后就能做一樣的事嗎?一樣的話,你的公司跟其他公司還有什么區(qū)別?所以,要重點培訓新人和新干部。
干部當中,又是哪個環(huán)節(jié)最重要?我們叫“抓住你的班長和連長”。
蒙古軍隊曾經(jīng)是全世界最厲害的軍隊,戰(zhàn)無不勝。蒙古軍隊鮮少出名將,也沒有兵書,結果把有《孫子兵法》的漢民族打敗了。
蒙古軍隊成功的一個核心,是它抓住了十夫長、百夫長。“十夫長”就是班長,“百夫長”就是連長。
一個公司里的最小組織單位,有的叫“工作組”或“小組”,無論叫什么,公司最小的作戰(zhàn)單位才是最重要的。
一些人離開阿里巴巴后罵馬云,我覺得馬云挺冤枉的,那個人可能都沒見過馬云。誰在代表馬云呢?直接管他的經(jīng)理或主管。每家公司的第一線主管,就是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化身,這個層級的干部是最重要的。
如果公司主管級別的干部,你都無法自己培養(yǎng),還需要空降,那你的組織肯定沒希望,公司的員工也會覺得,天花板太低了。所以,這層干部一定是靠自己培養(yǎng)。
第三“板斧”:考核
在生活中,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前途,不是看一個人是否聰明,而是看他對事物是否有強烈的好奇和強大的學習能力。
第一、考核頻率。
考核第一件事,先問一下,公司一年考核的頻率是多少?不管你考核幾次,我只告訴你,一年一次肯定是不夠的。
考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簡單地根據(jù)考核的結果發(fā)獎金,而是讓員工和團隊進步。如果你到了年底才考核,一年的過程不就全浪費了嗎?所以一年只考核一次,肯定不夠。
阿里一直堅持季度考核,一年四次;“中供”這支鐵軍,一度堅持的是月度考核。在考核上,很多企業(yè)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有關注過考核的頻率。
第二、考核的內(nèi)容。
在考核內(nèi)容上容易犯的錯誤,是只考核業(yè)績。中供鐵軍既考核業(yè)績,也考核非業(yè)績因素。
什么是“非業(yè)績考核”?中共鐵軍留下的重要的制度,就是業(yè)績以外三件事——團隊、策略、價值觀。
舉個例子,如果兩個團隊都是10個人,今年都完成了1000萬元業(yè)績,但是一個團隊給公司貢獻了三個干部,另一個團隊沒有貢獻干部。你說哪個團隊完成1000萬元業(yè)績的難度更高呢?肯定是前者。這就叫“團隊分”,輸出干部的團隊,就應該加分;沒有輸出干部的團隊,就要減分,至少不應該加分。
再舉個例子,一家公司的戰(zhàn)略是多做中小客戶,如果兩個團隊的業(yè)績同樣是1000萬元,其中一個團隊的業(yè)績是由十個客戶貢獻的,另一個團隊的業(yè)績是由兩個大客戶貢獻的。
哪個團隊的策略對呢?當然是以中小企業(yè)為核心的團隊。這叫“策略分”,就是他做的方法對不對。方法不對,光有結果也不行。
第三、價值觀。
阿里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如何量化“客戶第一”這個價值觀呢?比如兩個團隊都做了1000萬元業(yè)績,一個團隊客戶斷約率很高,是靠新客戶補進來的;另一個團隊客戶投訴為零,續(xù)約率90%。哪個團隊應該加分,哪個團隊應該減分?這就是價值觀。
但如果你在考核中,又完全跟著業(yè)績走,業(yè)績相同的兩個團隊,獎金也一模一樣,就體現(xiàn)不出你所弘揚的價值觀了。應該依據(jù)團隊、策略、價值觀,在業(yè)績上設置不同的增減系數(shù)。
很多人誤以為阿里巴巴考核時,業(yè)績因素與非業(yè)績因素是50%對50%,認為沒有業(yè)績,只要策略好、價值觀好就有獎勵。不是的。
什么叫50%對50%?達到同樣業(yè)績的情況下,可以酌情加50%或減50%。千萬不要覺得公司考核團隊、策略、價值觀是可以當飯吃的。獎勵還是基于業(yè)績,但又不能唯業(yè)績論。團隊、策略、價值觀是對業(yè)績重要的考核調(diào)整因素。
中供鐵軍的“271制度”其實不是阿里巴巴或中供鐵軍發(fā)明的,是中供鐵軍的早期奠基人關明生(Savio)先生,從通用電器把這個制度帶出來的。今天通用電器都不怎么堅持“271制度”了,阿里還非常堅持。
阿里的任何團隊都有“271”排名,比如一個銷售團隊十個人,考核結果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矮個里面要拔高個,高個里面還要看矮個。
那個“1”,就是末位淘汰的人。很多人說很殘酷,但如果你不淘汰這個“1”,就對前面的“2”和“7”不公平。所以,中供鐵軍會將連續(xù)兩個季度排名末尾的人淘汰。
很多公司在銷售組織中會這么做,而阿里每一個層級都貫徹“271制度”,比如十個副總裁,也要“271”排隊,排名最末的副總裁將被淘汰。城市經(jīng)理、工程師、產(chǎn)品經(jīng)理等,同一個級別的所有干部或員工,都要末位淘汰。只有做到全公司自上而下都堅持“271”,才是公平的。
現(xiàn)在流行合伙人。如果你有十個合伙人,你敢不敢跟合伙人“271”?還是到了合伙人這個層級,就進了保險箱?
“271制度”中的“2”很重要,“2”是你同一個級別將走向下一個級別干部的所有來源。所以我們經(jīng)常說,團隊中升官發(fā)財?shù)娜?ldquo;2”。當年我們把40%-50%的獎金,給到20%頭部的員工。
在日常管理上,一個團隊重點關注兩頭就可以了,也就是說要抓住“2”,解決“1”;中間的“7”,恰恰是不需要你花太多精力去管理的。
成就阿里市值的根本:文化價值觀
我入職阿里一個多月,“總裁總裁,總裁人”,所以裁人的報告總放在我的桌上。
有兩個裁人報告讓我很驚訝,因為這兩個案例,哪怕在我以前工作的百安居——世界500強,非常規(guī)范的國際化管理的公司,這兩個人都夠不上被開除。
第一個案例是山東的一個銷售,他把中國供應商的兩年合同,賣給了當?shù)氐囊粋€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中國供應商是不可能賣房子的,客戶也沒有投訴,但我們的大區(qū)總經(jīng)理拿著錢主動向客戶道歉,回來后直接提出申請,要開除這個員工。
這個銷售違反了什么?公司沒有造成損失,客戶也沒有投訴,基于以前500強跨國公司的管理方法,最多給予他一個警告。但是在阿里,他觸犯了高壓線——客戶第一。
在阿里,光提倡“客戶第一”還不行,要對“客戶第一”進行具體的描述,所謂的描述就是:紅線和高壓線在哪里。
阿里有“一類過失”和“二類過失”。什么是二類過失?就是你有兩次機會;什么是一類過失?就是你一次機會都沒有。
對于阿里巴巴的“客戶第一”,中國供應商團隊有一個重要的解讀:不對客戶做過度承諾。挺文縐縐的,說得實在點就是:別忽悠客戶。因為馬云當時說:電子商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很多人都說我已經(jīng)長得像騙子了,你還過度承諾?
什么叫“過度承諾”?比如銷售說:你付5萬元,今年肯定能賺100萬元。在阿里,如果任何銷售人員有這樣的說辭,只要證據(jù)確鑿,立即開除。
第二個案例是廣州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銷售,他服務了上百個客戶。阿里的規(guī)矩是:要對客戶做定期回訪,要有回訪記錄。每個月回訪100個客戶,確實很辛苦。他就在CRM里面填寫了一個不存在的拜訪記錄。
很巧,阿里的品控抽查,打電問這位客戶:幾月幾號,某某經(jīng)理有沒有來過?對方說沒來過,那天廣東刮臺風,公司門都關了,他肯定沒來。
虛假拜訪記錄,在阿里屬于一類過失,立即開除。他沒有違法“客戶第一”,客戶也沒有投訴。他違反的是誠信。
在阿里,“誠信”這個價值觀的描述下面,很具體的一條就是:不做虛假拜訪記錄。
價值觀并不是喊口號,否則就會很空洞。每個公司定的每條價值觀,都要列出每條價值觀的解讀是什么。
什么是“解讀”?很簡單,在這條價值觀之下,你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哪些行為是要加分的,哪些行為是要減分的,哪些行為是要開除的。
很多公司把價值觀倒背如流。但我經(jīng)常問:都是“客戶第一”,你的“客戶第一”跟阿里的一樣嗎?不一樣。都是“誠信”,你對誠信的解讀就是字典上的解讀嗎?每個公司肯定有自己對于“誠信”的解讀和標準,也有在這條價值觀之下不希望發(fā)生的事。所以,請把價值觀后面的描述寫下來,講清楚。
提示:文章內(nèi)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提示:文章內(nèi)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