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贊創始人
數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企業的“目的”在歷史上從未改變。例如,一家偉大的公司,其根本目的不會因身處數字時代還是前數字時代而有所差異。只是如今,眾多新興工具和手段的出現,使它們能更有效地達成這一目的。
企業在處理長期與短期問題時,通常面臨兩種情況:一是無人愿意著眼長遠,因此只能被迫專注于短期;二是對于長期規劃缺乏清晰認識,所以只能先做短期打算。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生存是底線,良好發展則是上限。因此,在長期與短期問題的處理上,公司戰略層與執行層必須達成一致。坦白說,那些將這兩者對立起來的公司,往往難以取得長遠發展。在這方面,華為的實踐值得借鑒。華為的目標主要包含兩點:一是“多產糧食”,即關注當前年度的收益,公司采取的所有措施,如引入新工具、開發新產品,都與此緊密相關。二是“增加土地肥力”,即規劃哪些工作應在當前年份進行,以期在未來幾年獲得回報。比如,在外部環境有利時,應更多思考如何增強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許多營銷人員強調“品效合一”,但品牌與效果其實只是不同側重點的比例和權重問題,這與華為“多產糧食”與“保持土地肥力”的雙重目標異曲同工。因此,如果一個公司將這兩者視為對立面,那么它可能難以持久發展。
提示: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